得了紫癜肾炎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发布时间:2024-07-21
来源:重庆中肾医院
访问次数:107

紫癜肾炎,也称为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的疾病。以下是对紫癜肾炎的详细解释:

一、病因

紫癜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感染因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EB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乙肝病毒、沙门氏菌、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支原体、阿米巴原虫、蛔虫等。细菌以β溶血性链球菌所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此外还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2. 药物因素: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异烟肼、卡托普利、解热镇痛药(如水扬酸类、氨基比林、保太松、安乃近)、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宁)、激素类药物(如人工合成雌激素、丙酸睾丸酮、胰岛素)等,以及其他化学物质如洋地黄、奎尼丁、阿托品等,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从而诱发紫癜肾炎。

  3. 食物因素:如鱼、虾、蟹、蛋、乳等食物中的异性蛋白,也是常见的过敏原,可能诱发紫癜肾炎。

  4. 遗传因素:虽然紫癜肾炎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存在遗传好发倾向。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的研究发现,紫癜性肾炎患者C4基因缺失频率增高,C4基因缺陷可导致血清C4浓度显著下降,使免疫复合物不能得到清除,从而在肾脏部位沉积而发病。

  5. 其他因素:如冷刺激、植物花粉、虫卵、蚊虫、动物羽毛、油漆以及疫苗接种等,也可能引起紫癜肾炎的发生。

二、症状

紫癜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 血尿:肾脏受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持续或间歇出现。儿童患者出现肉眼血尿者较成人多见,且在感染或紫癜发作后加剧。

  2. 蛋白尿: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大多为中等度,和血尿严重度不一定成比例。

  3. 皮疹:是紫癜性肾炎的典型症状,通常为起病时的第一表现。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关节处较为明显,呈对称性分批出现,易反复发作。

  4. 胃肠道表现:如腹痛、恶心呕吐及血便等,腹痛多发在脐周围和下腹,呈阵发性绞痛。

  5. 关节表现:患者经常疼痛的关节是膝关节、踝关节和手关节。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热,重者有灼热感。但关节表现多于几天内自行消除,不会导致关节变形。

三、治疗

治疗紫癜肾炎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轻肾脏炎症,改善肾功能,预防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和进展。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药物。激素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氮芥等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系统对肾脏的攻击。

  2. 调整生活方式: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限制高盐、高脂肪和高蛋白的摄入。此外,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并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3. 肾脏代替治疗: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综上所述,紫癜肾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损害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重庆中肾医院的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关阅读:

重庆中肾医院

备案号 : 渝ICP备18014898号-6

广审号:(渝)医广(2023)第3168号(1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