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高血压包括透析间期高血压和透析中高血压。透析间期高血压是指在透析充分的状态下,患者血压≥140/90 mmHg;透析中高血压是指透析过程中或刚结束时平均动脉压较前升高至少15 mmHg。
据报道,全球范围内70%,90%的MHD患者伴有高血压,不仅可加剧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MHD患者人数的增多,其常见并发症MHD高血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MHD患者为何会发生高血压呢?
1. 容量负荷增加
绝大部分MHD患者的肾小球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若水钠摄入过多或透析不充分,则体内水钠失衡,致使容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增多,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终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透析间期体质量每增加1%,透析前收缩压就增加1 mmHg,并且透析前后收缩压变化也增加1.08 mmHg。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与心脏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瘤和卒中等终点事件密切相关。
2. RAS激活
MHD患者肾脏缺血和肾功能减退会激活RAS,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加,增多的血管紧张素Ⅱ一方面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另一方面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此外,研究发现,50%的醛固酮是由血管紧张素Ⅱ刺激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进而出现水钠潴留和高血压。
3. 交感神经系统活化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肾脏局部缺血激活了肾脏传入神经,导致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血管紧张素Ⅱ等血管收缩剂分泌增加,引起血液透析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化,血管顺应性降低,血压升高。
4.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一氧化氮、内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舒张;内皮素1(ET,1)是缩血管物质,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管纤维化。故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血管舒张及全身血管抵抗中具有重要作用。ET,1同样能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MHD高血压患者的ET,1水平较血压正常的MHD患者高。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使用
MHD患者大多患有肾性贫血,需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减轻贫血症状。EPO在改善贫血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血浆黏稠度增加、外周血管抵抗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6.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升高的又一原因。血液透析患者常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增多的PTH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7. 血液透析对药物的清除作用
血液净化会从药物清除途径、药物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等方面影响药动学,透析膜/滤膜的性质和药物的分子量及电荷也会影响血液透析对药物的清除。血液透析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的过程中,降压药是否被血液透析清除也是选择降压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