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微小病变型肾病:
特点: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病变,但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
治疗与预后:一般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即能促使绝大多数病人缓解,绝大部分于4周见效。预后良好,10年存活率大于百分之九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治疗与预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轻微者,可按微小病变病中激素的治疗方案,但疗程要稍为延长。对激素无效或部分缓解的病人,宜加用细胞毒性药物。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特点:光镜下可见受累节段的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肾小管萎缩等。
治疗与预后:部分病人经激素治疗后,可完全缓解或蛋白尿有所减少。若激素治疗无效,则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手段。
膜性肾病:
特点:早期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上嗜复红小颗粒,进而有钉突形成,基底膜逐渐增厚。
治疗与预后:及早用激素治疗较好,但如肾综超过2-3年,激素的疗效就会下降。儿童预后好,成人预后相对较差。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并可插人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襻呈“双轨征”。
治疗与预后:病理改变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IgA肾病:
特点:IgA肾病组织学表现可分5级,从轻度损害到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累及80%以上肾小球。
治疗与预后:根据病理分级的不同,治疗方案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病理类型外,肾病综合征还可能有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如膜增生性肾病等。这些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